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今天(5月10日)成都市纪委监委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推出“濯锦清风·看部门”融媒体直播活动,聚焦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
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副书记夏小海带队组织部、青年发展部、基层组织建设部、学校部、少年部、统战部、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志工部等相关负责人,与市纪委监委驻市总工会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有关同志走进直播间,以“反腐倡廉践青年新使命,正心明德与城市共成长”为主题,谈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自律,阳光回应社会关注关切。
从严治团
营造崇廉尚实氛围
青年,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但青年,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需要系好第一颗风纪扣,营造更加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
作为共青团组织,又将如何履好职尽好责?团市委副书记夏小海在直播一开始直面回应:“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市委既要支持青年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更要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帮助青年人系好第一颗风纪扣上起好引领、警示和警戒作用。”
旗帜鲜明讲政治,倡导廉洁风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把反腐倡廉、廉洁教育作为教育广大团员青年的新内容,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在共青团组织中的教育、示范、熏陶作用。
大力推动清廉共青团建设。秉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优良传统,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大学习”“红领巾学院”等团属工作品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
创新宣传,做好宣传。充分利用青年人喜欢新媒体、爱用新媒体的特点,深化运营“蓉青清风”微博、“蓉青廉政”微信公众平台,多管齐下开展警示教育。通过集体学习、警示教育基地参观、教育培训会等多种方式,传达学习警示案例,及时通报查处的典型案例,以案为鉴、以案明纪。
今年三月,成都市纪委监委通报的我市一批年轻干部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团市委针对青年发展特点,以案促建、促治,深入开展对标党建抓团建,从严治团,让廉洁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避免走过场。
让广大青年干部习惯在监督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和生活。组织部部长朋甦表示:“持续深化团干部成长观的教育,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和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让广大的年轻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和价值观,树立‘不想腐’的思想。注重加强对青年干部思想动态的把握,通过交心谈心方式,常态化了解青年干部思想动态。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作领域和风险领域的防控,扎牢制度的笼子,用制度形成刚性约束,使年轻干部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和自觉。”
听党话跟党走
把纪律建设有机融入团员日常行为规范中
结合团组织工作实际,做实日常监督,督促团市委站稳政治立场,反腐倡廉、正心明德,让青春在正能量中,践行好时代新使命。成都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干部窦永涛说,做深做实做细日常监督。近来年轻干部涉网腐败引发社会较为集中的关注,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加强与派驻纪检组的联系沟通,督促其发挥好“前哨”、“探头”作用,实时对团市委开展政治生态监督。注重系统施治。注重督促组织、宣传、统战、财政、税务、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责任,共同做好对团市委的日常监督工作。
发挥好派驻监督的前哨作用,把纪律建设有机融入团员日常行为规范中,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都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总工会纪检监察组综合处处长王波表示:“着力做细做实贯彻落实工作。每年按照中央、省市纪委对纪律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团市委工作特点,制定印发纪律建设方面的监督工作要点,做到有据可依;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作为标尺来衡量团市委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标准,达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效果;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警示教育包括查办案件、以案释纪、以案说法等,起到警钟长鸣作用。坚定团干部和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提高党性觉悟,筑牢道德修养。”
王波表示:“从履职监督入手,对团市委履行引导、激励任务的相关职能部门如何落地落实对青少年的引导、激励工作和教育进行监督的再监督,切实督促保证引导和激励政策的落地落实,使广大青少年能听党话、跟党走,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一以贯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务实作为
聚焦青年人创业就业“急难愁盼”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给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形势带来不小影响。面对大学生们创业就业“急难愁盼”问题,如何解决?
记者走访部分在校大学生:
缺少有效资源对接平台。“青聚锦官城”是不少大学生关注的团市委的微信公众号。“虽然在平台上有‘青年创业’、‘青年大学生公益就业成长平台’等相关资源推介,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及性还不够、精准对接还不足”。
适合的实习职位不多,渠道太少。“非常希望团市委能发挥组织优势,帮助打通更多实习渠道,创造更多公益服务等实习岗位,提升团组织的服务效能。”
如何让就业“少踩坑”、“能避雷”?面对初入社会面临就业选择的大学生,“团市委能否更多拓展服务领域,给予专业帮助?”
团市委直播现场回应:
学校部部长方薇回应:围绕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就业实践、定向就业帮扶开展3大类工作项目。
就业帮助指导
联合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社局,邀请相关讲师走进高校开展以解读成都人才和就业等相关政策、规划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线下讲座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线下示范活动、线上讲座、支持高校自行开展等多种方式,提供就业帮助指导。
社会实践对接
整合现有“三下乡”“返家乡”“逐梦计划”“感知行”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联动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各区(市)县团委、各产业功能区提供更多社会实践岗位,积极组织在蓉高校大学生进党政机关、进企业、进金融机构、进科研院所、进社会服务机构、进农村社区开展岗位实习和志愿服务,让大学生熟悉基层、了解企业、拓展眼界,树立正确择业观,保证所有在蓉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就业实践相关活动。
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帮扶
发动在蓉高校团委梳理摸排本校就业困难的学生群体,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建立台账。要求每名高校团干部每学年与不少于3名就业困难的学生结对,通过1对1帮带指导,协助其解决思想意识、就业能力、岗位来源等实际困难,市级团委和区县团委认真梳理本地区就业岗位信息,协助高校解决岗位来源问题。
监督员钱坤直播提问:“面对当下较严峻的国内外疫情形势,对青年人就业和创新创业,团市委是否有保障路径和政策?”
青年发展部部长颜明回应说:建设运营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强化青年创业金融支持;提供优质服务。
“联合14家市级部门打造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汇聚全市政策、载体、金融、导师等四类双创要素资源,拓展课程辅导和项目合伙两项延伸服务。其中在导师服务方面整合了300余名导师资源,为青年创业者提供1对1咨询和帮扶。”
“整合团内资源、政府行业资源、金融机构资源,建构‘公益借款+债券服务+股权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其中,作为共青团金融产品的‘青创计划’,为符合条件的青创项目提供无担保、无抵押、无利息的3-10万元无息借款。联合四川银行合作的‘蜀青创业贷’金融项目,企业凭借成都团组织推介函可享受优惠利率。”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青年人才驿站24家,实现23个区(市)县全覆盖,为外地来蓉求职青年大学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累计提供床位826张,服务来蓉求职青年大学生6.1万余人次,驿站入住青年留蓉率连续超过30%。”
“依托驿站公共区域打造‘人才角’,展示人才服务相关政策,公告实时就业信息,为入住驿站的青年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活动参与等增值服务。推出岗位精准推送服务,根据入住青年期望薪酬、意向岗位等画像,为入住青年精准推送匹配岗位,2021年来累计推送岗位超17万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
下一篇: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征程上